第577章 莱茵河畔的基石(1 / 2)
一九七六年三月二十六日,德国,杜塞尔多夫。这座坐落于莱茵河畔的工业重镇,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钢铁、机械与煤炭的气息。莱茵金属公司的测试中心,更是将这种工业精神发挥到了极致——整洁到近乎冷酷的实验室,闪烁着信号灯的精密设备,以及穿着白色或灰色制服、表情一丝不苟的工程师。
技术经理赵伟站在演示台前,深吸了一口气。他身后巨大的显示屏上,已经预设好了各种测试曲线和数据窗口。台下,坐着莱茵金属国防电子部门的采购总监施罗德先生、几位资深技术专家,以及质量控制部门的负责人。气氛庄重而严肃,与巴黎那边带着文艺气息的试探截然不同。
“各位先生,”赵伟用经过充分准备的、清晰的德语开场(这得益于在科隆等待期间的疯狂学习),“感谢莱茵金属给予振华电子这次宝贵的机会。今天,我们将基于VdE标准,现场演示为贵公司需求专门优化的‘青龙’军用增强型核心处理器,在极限工况下的性能表现。”
他示意助手启动设备。示波器的光斑开始稳定地跳动,数据采集系统开始记录。第一项是宽温测试,范围设定在-55c至125c,这比民用GS认证的标准更为严苛。
“当前温度:-55c。”赵伟报出数据。屏幕上,代表核心频率稳定性和信号完整性的曲线,几乎是一条笔直的横线,波动范围在技术规范允许值的百分之十以内。台下一位头发花白的德方工程师推了推眼镜,身体微微前倾。
温度迅速攀升。
“0c…25c… 85c… 125c!”
在令人窒息的高温下,曲线依旧稳如磐石。没有突变,没有抖动。甚至在进行叠加的振动测试和电磁脉冲干扰测试时,其关键参数的衰减率,再次以超过标准要求百分之六十以上的绝对优势,形成了碾压性的数据对比!
赵伟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的数据展示上。他结合图纸,详细解释了为了满足军标要求,在“青龙”基础架构上进行的强化设计:更宽冗余的电路通道、特殊的封装散热处理、针对极端电磁环境的屏蔽优化……每一个改进点,都对应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数据。
演示室内一片寂静,只有设备运行的低沉嗡鸣。莱茵金属的工程师们不再交头接耳,他们专注地盯着屏幕和赵伟的讲解,眼神中最初的审视和怀疑,逐渐被惊讶、认可,乃至一丝不易察觉的钦佩所取代。数据是冰冷的,但也是最有说服力的语言。尤其是在以严谨和苛刻着称的德国工程师面前,这种硬碰硬的数据碾压,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能打动人心。
施罗德总监紧绷的脸上,也难得地露出了一丝微不可查的缓和。他看向赵伟的目光,多了几分尊重。
现场演示环节圆满结束。德方负责质量的老工程师甚至主动走上前,与赵伟握手:“令人印象深刻,赵先生。这是我近年来见过的,在环境适应性方面表现最稳定的芯片之一。你们在材料和控制方面,一定有独到之处。”
初步的技术评估获得了高度认可,团队所有人都暗自松了口气。按照原计划,接下来将是轻松的庆祝晚宴,然后便可进入实质性的供货谈判。
然而,就在众人离开测试中心,准备前往预订的餐厅时,施罗德总监的秘书匆匆赶来,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刹那间,施罗德总监脸上的那丝缓和消失殆尽,脸色变得异常难看,甚至带着一丝铁青。
他停下脚步,转向赵伟和振华团队,声音沉重地宣布:“刚刚收到的消息。德国金属业工会已经正式宣布,将从3月30日零点开始,发动全国范围内的无限期大罢工!”
这个消息如同一声惊雷,在走廊里炸响。所有德方人员的脸色都变了。金属业工会是德国最强大的工会之一,其罢工将直接波及汽车、机械制造、电子等核心工业部门,莱茵金属这样的巨头更是首当其冲。
原定的庆祝晚宴气氛瞬间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凝重和焦虑。
在前往餐厅那短暂而压抑的车程中,施罗德总监坐在赵伟旁边,没有了之前的客气,语气变得极其直接和现实:“赵先生,想必您也清楚罢工对我们意味着什么。生产线将陷入停滞,订单交付将面临巨额违约金,生产成本会急剧上升!”
他转过头,目光锐利地看向赵伟,话语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与所有供应商的合作条款,都必须重新评估。贵公司的技术实力我们认可,但是,”他刻意加重了语气,“在当前的报价上,必须充分体现出对我们所面临困境的理解和支持。我们需要的是能够共度时艰的伙伴,而不是仅仅提供优质产品的供应商。”
赵伟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他明白,这不是简单的讨价还价,而是借题发挥,利用突如其来的外部危机,对振华进行极限施压,试图在谈判中攫取最大的利益。莱茵金属这块基石,远比想象中更加坚硬和冷酷。
晚宴在一种极其微妙和紧张的氛围中进行。桌上的猪肘和香肠失去了往日的诱人香气,双方都在暗自思量。赵伟知道,他必须立刻将这一突发情况和德方的强硬态度,汇报给正在巴黎应对另一场试探的谢亦菲,以及远在香港运筹帷幄的廖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