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 北美根基与家族决议(1 / 2)
一九七六年四月十一日,香港。夜色深沉,维多利亚港的灯火在薄雾中晕染开一片朦胧的光带,掩盖着海面下涌动的暗流。湾仔唐楼的书房里,廖奎站在窗前,目光似乎穿透了遥远的夜空,落在北方那片广袤而沉寂的土地上。老周那句“五吨白云鄂博矿换阿姆斯特丹的显微镜”的话语,如同沉重的鼓点,在他心头敲响。时机,正在步步紧逼。
马克·温斯洛律师位于中环的律所,此刻也灯火通明,却与平日的商业氛围截然不同。厚重的窗帘被完全拉拢,隔绝了外界的一切视线。办公室里间,温斯洛本人正亲自监督着最后的准备工作。那台费尽周折、通过各种隐秘渠道才搞到的二手步进式光刻机,此刻已然不见其精密而昂贵的原貌。
在几位绝对可靠、支付了巨额封口费的技术人员指导下,机器被极其小心地拆解成数十个主要模块和数百个更小的部件。每一个螺丝、每一块透镜、每一段精密导轨都被编号、拍照、记录,然后进行分类包装。核心的光学系统被包裹在充氮防潮的特制容器中,精密机械结构则浸泡在定制的防锈油里,密封于坚固的铝合金箱内。
这些承载着未来工业火种的箱体,并没有被集中存放。它们被分别混入数批即将发运的“普通二手工业机床”、“电子实验室淘汰设备”乃至打着“废旧金属回收”标签的货柜之中。标记被刻意做旧、混淆,与其他真正普通甚至残破的货物堆积在一起,如同水滴汇入大海。
运输路径的设计更是充满了诡诈与迂回。温斯洛动用了其多年经营的关系网络,安排了数家背景干净、业务频繁的小型船运公司承接这批“普通货物”。货柜的提单上,目的港并非最终的目标。
有的货柜登上的是一艘前往马尼拉的旧货轮,提单上注明的是“纺织厂替换零件”;有的则混入驶往新加坡的班轮,标注为“废旧电机拆解料”;还有的甚至先向西行,目的地是卡拉奇,文件上写的是“基础建设废铁”。所有这些初始文件,全部使用经过复杂加密的代号(如“银杏项目”、“东风物料”等)和数家注册在维京群岛、开曼群岛的离岸空壳公司作为托运方和接收方,真正的资金流向和受益人隐藏在一层又一层的金融迷宫里。
这些货柜将在这些亚洲的中转港口经历短暂的“停留”——或许只是换一张提单,或许是被转移到另一艘船上,轨迹被多次切割、重组。最终,经过难以追踪的复杂航程,它们将如同溪流归海般,朝着同一个最终目的地汇聚——中国,天津港。
整个行动如同在下一盘多维度的围棋,每一个步骤都力求隐秘,每一个环节都设置了防火墙。廖奎通过温斯洛每日一次的加密简报掌握着进展,他知道这其中任何一环出错,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甚至引发难以预料的外交风波。这不仅是一次商业冒险,更是一次在钢铁丛林间的隐秘穿梭,一次为即将到来的回归,投石问路的战略布局。
夜更深了,货轮的低沉汽笛声从港口方向隐隐传来。那些混杂着特殊“货物”的集装箱,正缓缓被吊装上传,即将开始它们跨越海洋的、充满未知的旅程。暗度陈仓,棋已落子,只待东风。
一九七六年四月十三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
连日来的调查与那次匿名的威胁电话,让萧亚轩彻底看清了形势。与那家背景复杂、与罗斯戴尔家族存在千丝万缕联系的“银州电子供应公司”合作,无异于与虎谋皮。她当机立断,指示团队彻底终止了与对方的任何接触,哪怕这意味着暂时放弃了看似更庞大的主流渠道可能性。
与此同时,她将全部精力投注在与“音频前沿公司”(Atic Frontier Inc.)的创始人兼总裁,戴维斯先生的谈判上。戴维斯先生是一位真正的技术狂热者,他对“青龙”音频芯片在极低总谐波失真(thd)和超高信噪比(SNR)方面的表现赞不绝口,视其为提升高端音响系统灵魂的关键。
谈判进行得异常顺利。双方都看到了合作的价值所在。对于振华而言,“音频前沿”规模虽小,但其在北美高端音响发烧友和专业录音棚领域拥有极高的声誉和精准的客户群体。对于戴维斯而言,“青龙”芯片是他梦寐以求的、能够让他代理的产品在性能上超越竞争对手的“秘密武器”。
四月十三日下午,在旧金山一家可以眺望金门大桥的律师事务所会议室内,萧亚轩与戴维斯先生分别代表振华电子和音频前沿公司,签署了为期三年的《北美高端音频市场独家代理协议》。
协议规定,音频前沿公司获得“青龙”音频增强版芯片在北美地区高端音响设备领域的独家代理权。首年采购量虽然不大,但单价利润可观,且戴维斯先生承诺将投入资源进行专业市场的推广和技术支持。
“萧女士,相信我,”戴维斯先生签完字,兴奋地握住萧亚轩的手,“我们将一起,让那些傲慢的欧洲和日本高端品牌,听到来自东方的好声音!”
这一步棋,看似放弃了广阔的主流市场,实则精准地切入了一个利润丰厚、且对品牌建设至关重要的细分领域。成功打入这个圈子,意味着振华电子凭借技术实力,在北美市场成功地建立了一个高质量的口碑桥头堡和品牌高地。这里的用户是意见领袖,他们的认可将产生巨大的辐射效应,为未来进军更广阔的市场奠定难以估量的信誉基础。
同一天,在旧金山以南约60公里,位于硅谷边缘的森尼维尔市,一项同样重要的举措悄然落地。在一条并不起眼的、分布着一些低层办公楼和轻工业仓库的街道上,萧亚轩代表振华电子,签署了一份为期两年的租赁合同。
租下的是一处包含一个约200平方米的小型仓库和一个相邻的80平方米办公室的独立单元。仓库用于存放来自香港的“青龙”系列芯片库存和必要的测试设备,办公室则作为初期团队的办公和客户接待场所。
更重要的是,就在这一天,依据加州法律,“振华电子(北美)有限公司”[Zhenhua Eleiorth Arica) Inc.]的注册文件正式获批。这意味着,振华电子不再是单纯的产品出口商,而是在这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大陆上,拥有了一个合法的、可以独立运营的实体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