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逆流60年代 > 第580章 北美根基与家族决议

第580章 北美根基与家族决议(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站在森尼维尔这处尚显空旷的仓库里,耳边仿佛还能听到旧金山湾区的海风呼啸。萧亚轩环顾四周,目光坚定。这里虽然简陋,远不及香港总部的气派,也不如欧洲合作伙伴的设施完善,但这是一个开始,一个象征着决心与未来的开始。

放弃诱人却危险的陷阱,选择艰难但正确的道路。通过高端音频市场建立品牌,在硅谷边缘扎下实体根基。萧亚轩用她的果决和远见,为振华电子在北美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成功地埋下了第一块,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块基石。未来的扩张,都将由此生发。北美的故事,翻开了实质性的第一页。

一九七六年四月十五日,巴黎。奥赛码头汤姆逊总部那间熟悉的会议室里,气氛骤然降至冰点。仅仅几天前,双方还因联合开发汽车电子系统的前景而显得热络,此刻却被一份来自汤姆逊自身研究中心的内部分析报告蒙上了厚重的阴影。

谢亦菲坐在法方代表对面,能清晰地感受到对方眼神中的疑虑和之前被压抑下去、如今又重新浮现的审视。技术副总裁杜邦先生没有像往常一样由技术总监勒菲弗尔先发言,而是亲自将一份文件推到谢亦菲面前。

“谢女士,”杜邦先生的声音失去了之前的温和,带着一种公事公办的冷峻,“我们非常重视与贵方的合作,因此,在收到SGS的认证报告后,我们内部最顶尖的材料实验室,基于报告提供的数据,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模拟分析和理论推演。”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地看向谢亦菲:“结果发现了一些令人……困惑的异常。贵方‘青龙’材料所表现出的某些物理参数,尤其是内耗值低得异乎寻常,以及热导率在不同温度区间变化的平滑程度,与我们已知的所有材料理论模型,都存在无法解释的、系统性的偏差。”

勒菲弗尔总监补充道,语气带着科学家的执拗:“这不仅仅是‘优秀’,这几乎是‘异常’。如此低的内耗意味着材料内部结构近乎完美,能量损耗极小,这解释了其卓越的稳定性。但这在现有的材料科学框架内是极难实现的,尤其是对于一种……嗯,大规模生产的商业级电子材料而言。还有热导率的变化曲线,平滑得不自然,仿佛有一种我们无法理解的机制在起作用。”

杜邦先生身体微微前倾,施加着无形的压力:“谢总,请理解我们的立场。汤姆逊不可能,也不会将关乎未来战略的、重要的汽车电子系统项目,建立在一种我们无法从材料科学根源上理解其稳定性的‘黑箱’技术之上。这无关信任,而是基本的工程风险控制原则。”

他几乎是一字一顿地强调:“我们董事会的一些成员,在看到这份分析后,感到非常不安。他们认为,如果无法揭开这层‘不可知’的面纱,那么合作的基础将非常脆弱。我们必须,我重复,必须对支撑其性能的物质基础,有一个合乎逻辑的科学认知。”

威胁不言而喻:不解决这个“材料认知”问题,联合开发项目可能无限期搁置,甚至整个合作都可能面临终止。SGS报告这面盾牌,在汤姆逊自身强大的技术分析能力面前,出现了裂痕。法方不再满足于第三方认证,他们要求“理解”,而这恰恰是振华最无法给予的。

一九七六年四月十六日。危机跨越时区,将分散在三地的核心成员紧紧联系在一起。一次跨越空间与常规通讯界限的紧急家庭决策会议,在绝对保密的状态下召开。

谢亦菲的意识投影最先抵达那片熟悉的三角区域,她的焦虑如同实质般在空间中弥漫。“奎哥,亚轩姐,情况就是这样。汤姆逊的态度非常坚决,他们被那些无法用现有理论解释的数据吓到了,或者说,产生了更深的贪婪。提供样本绝无可能,那等于将灵泉的秘密拱手相送,以他们的科研实力,进行反向工程并非不可能。”

几乎同时,香港书房的保密电话接通了旧金山森尼维尔新办公室的专线。萧亚轩的声音清晰传来,带着北美初建基业的疲惫与坚定:“我支持亦菲的判断。样本绝不能给。欧洲市场虽然重要,但罗斯戴尔阴影不散,法方又如此步步紧逼,过度依赖风险太大。我们北美这边,虽然刚起步,但与‘音频前沿’的合作已经打开了一个高端切口,品牌口碑的建立比想象中更快。这里,完全可以作为重要的替代增长点和战略后方。”

廖奎的意识投影出现在空间中,沉稳如山,他的声音也同时通过电话线传到大洋彼岸。他倾听了两位妻子的分析与担忧,沉默片刻,做出了最终决断,声音冷静而清晰:

“一、对法策略:坚决拒绝提供任何实物样本,这是不可动摇的底线。回复汤姆逊:核心技术涉及独特且不可复制的制备工艺,无法剥离提供。但为展现合作诚意,我们可以提议,允许法方在严格保密协议和我方人员全程监督下,派遣限定人数的专家小组,参观我们在香港的部分非核心封装与测试产线,亲眼见证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合作可以因此放缓,甚至暂时搁置,但核心底线必须守住。”

“二、战略重心调整:欧洲方面,以确保与莱茵金属的五年供货合同顺利执行、树立口碑为第一要务。同时,指令欧洲团队,积极接触意大利、英国等国的潜在次级合作伙伴,不能将所有希望寄托在法德两家。分散风险,广撒网。”

“三、北美加速:亚轩,你在北美的判断是正确的。支持你尽快建立本土化运营和技术支持团队。同时,可以开始秘密评估引入合适的美国本土风险投资的可能性,适度稀释股权,淡化我们纯粹的‘外来者’色彩,更深入地融入当地商业生态,这对于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四、回归启动:”廖奎的声音在这里顿了一下,变得更加凝重而决绝,“欧洲的壁垒,北美的开拓,都印证了我们既需要外部市场,更需要一个稳固的、不受制于人的根基之地。我决定,将在一个月内,也就是五月中旬,正式启程前往内地。老周那边的需求紧迫,我们手中的技术也需要找到更能发挥其价值的土壤。是时候,回去看看了。”

决议已下。坚守底线,分散风险,加速布局,并启动最终的回归序幕。这个由三人构成的铁三角,在面临外部巨大压力时,再次展现了惊人的凝聚力与战略定力。前路依旧迷雾重重,但方向已然明确,剩下的,便是坚定的前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