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技术壁垒战略误导(1 / 2)
一九七六年四月十八日,比利时,布鲁塞尔。欧共体总部发布的一项公告,如同在相对平静的欧洲电子产业湖面上投下了一颗石子,涟漪迅速扩散至每一个角落。官方通讯社向所有成员国及主要贸易伙伴国通报:欧共体正式启动“欧洲标准一体化”进程,计划在未来三年内,逐步统一成员国间主要电子产品的安全、性能、电磁兼容及环保标准,旨在消除内部技术贸易壁垒,并构建统一的外部技术防线。
这份公告附带了首批将被统一的标准目录草案,其中多项涉及半导体元器件、消费电子及工业控制设备。新的标准不仅在原有VDE、NF(法国标准)等各国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了整合与提升,更增添了对产品生命周期、能耗、以及特定有害物质限制等更具前瞻性和保护主义色彩的要求。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当天就飞到了巴黎和杜塞尔多夫,摆在了谢亦菲和赵伟的案头。
巴黎,汤姆逊公司附近酒店。
谢亦菲拿着助手紧急送来的公告摘要和部分标准草案节选,眉头紧锁。她迅速召集了身边的团队成员进行讨论。
“看这里,”她指着草案中关于‘汽车电子控制单元环境适应性及可靠性’的新增条款,“要求比现有的各国标准平均提升了百分之十五以上,尤其是对长期高温高湿运行下的故障率要求,近乎苛刻。还有这里,‘消费电子产品能耗及待机功率限制’,这将直接冲击我们为汤姆逊设想的一些高性能音频解决方案。”
法律顾问李明推了推眼镜,神色凝重:“这不仅仅是技术门槛的提升,更是游戏规则的改变。三年后,任何不符合统一标准的产品,将无法在欧共体任何成员国销售。这等于筑起了一道更高的、统一的城墙。我们现在凭借VDE认证获得的准入优势,届时如果不能及时跟进,将荡然无存。”
谢亦菲走到窗前,望着巴黎的天空,感觉无形的压力再次加重。汤姆逊的材料风波尚未平息,新的、更长远的挑战已然降临。她意识到,与欧洲巨头的合作,不仅是眼前的商业谈判和技术保密,更是对未来行业规则话语权的争夺。如果不能在新标准制定和实施的初期就深度参与或至少紧密跟随,未来很可能被永远排除在主流市场之外。
“立刻将这份公告和所有能收集到的草案细节,加密发回香港总部,标注为最高优先级。”谢亦菲果断下令,“同时,以我个人的名义,给廖先生和研发部张工起草一份紧急建议:香港研发部门必须立刻启动针对欧共体新标准体系的预研工作,分析其对‘青龙’系列现有及规划中产品线的潜在影响,并开始进行必要的产品架构和工艺适应性调整研发。我们必须未雨绸缪,不能等到标准正式落地时才仓促应对。”
杜塞尔多夫,莱茵金属附近办事处。
赵伟同样收到了消息。他与技术小组的成员们仔细研读着与军工及工业电子相关的草案部分。
“头儿,你看这条,”一位年轻工程师指着屏幕,“关于‘军用及高可靠性电子元器件抗辐射强度及电磁脉冲耐受性’的新分级标准,比我们目前满足的德国军标还要严格一个等级。如果我们不能在未来两年内达到这个水平,恐怕与莱茵金属的长期合同也会受到影响。”
赵伟感到嵴背发凉。欧洲人正在用标准构筑一座越来越坚固的城堡。他们凭借“青龙”技术好不容易才在城门上凿开一个洞,对方却已经开始加高加固城墙了。
“回复谢总并抄送香港总部,”赵伟对助手说,“完全赞同启动预研的建议。并强调,这对于我们与莱茵金属乃至整个欧洲工业界的长期合作至关重要。建议总部考虑,是否可能派遣研发人员来欧洲,近距离跟踪标准制定的动态,甚至尝试参与某些非核心的技术委员会会议。”
两边的信息和建议很快汇聚到香港。
香港,振华电子研发中心。
“狂人”张工拿到来自欧洲的加密文件和谢亦菲、赵伟的建议时,非但没有感到压力,反而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仿佛看到了新的战场。
“好!好得很!”他拍着桌子,对麾下的研发骨干们喊道,“洋人又立新靶子了!这说明我们的技术让他们感到了威胁!想用标准卡我们脖子?那就让他们看看,什么叫做技术穿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