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四合院:从厨艺精进些许开始 > 第176章 这不年底了吗?正是厂里往部里报职称评审的关键时候。

第176章 这不年底了吗?正是厂里往部里报职称评审的关键时候。(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难题迎刃而解。

当第一片玻璃膜被成功拉制出来时,所有人看那本手稿的眼神,都像在看一件绝世珍宝。

然而,好景不长。

当电极进入电路调试阶段,更诡异的问题出现了。

在模拟复杂工厂环境的干扰下,电极输出的微电流信号开始“跳舞”,读数像发疟疾一样忽高忽低,极不稳定。

负责电路的王铁军带着人查遍了所有常规接口和屏蔽措施,依旧束手无策。

“见鬼了!理论模型没问题,硬件连接也正常,这干扰到底从哪儿来的?”王铁军喃喃自语。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沈弘毅再次默默拿起了手稿。最终找到了答案。

“王工,”他把图推到王铁军面前,“试试这个,三线屏蔽接地法。书上说,对付这种共模干扰,得先给电线穿三层盔甲。”

王铁军只扫了一眼那示意图,伏在桌上研究了不到五分钟,随即像是被打通了任督二脉,兴奋地大吼一声:

“我明白了!原来要把信号地、电源地、机壳地彻底分开!妙啊!这法子太妙了!写这本书的到底是哪座庙里的真神?!这不仅是懂化学,这是把电子干扰的祖宗十八代都摸透了啊!”

他一边激动地喊着,一边已经抓起工具,带着人开始按照图纸改造电路。

当改造完成,再次通电测试时,仪表盘上那条原本剧烈抖动的曲线,几乎是在瞬间,就变成了一条平稳的直线!

实验室里先是一片死寂,随即爆发出难以抑制的欢呼!

沈弘毅扶着眼镜,看着那本手稿,敬畏地摇头:“这书……简直是及时雨,不,是能掐会算的活神仙!”

孙振声更是激动得语无伦次:“何工,您就透个底吧,这作者……他是不是能预见未来?!”

“这字……写得真漂亮,清秀得很啊。不像一般工程师那种龙飞凤舞的狂草。”

他忍不住把笔记本递给旁边的王铁军,“老王,你看看,这笔迹,是不是有点像……”

王铁军接过本子仔细端详:“嘶……你这么一说,是有点……娟秀?不像咱们这帮糙老爷们的手笔。难道……”

他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写这本书的大神,是位女同志?乖乖,这得是多厉害的女中豪杰啊!”

“女同志?”年轻的技术员们互相交换着眼神,都觉得这个可能性既意外又合理——如此精妙、细致又充满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出自一位心思细腻的女性专家之手,似乎也说得通。

大家看向那本手稿的眼神,多了一些好奇与探究。

就在这时,一直默默站在人群外围,看着大家调试成功的宋老接过那本沉甸甸的册子。

他看得极慢,极仔细,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

他看到了那清秀的字迹,也看到了字里行间所蕴含的、对材料、电子、工艺乃至工业现场环境深刻到骨子里的理解。

良久,宋老抬起头,揉了揉眉心,

“不对……不对啊……”他喃喃自语。

“这思路……这解法……太超前,太老辣了!我搞了一辈子材料,跟电子、仪表打了半辈子交道,国内外顶尖的专家也见过不少。但……”

他用力晃了晃手中的手稿,

“像这样,能把极端复杂的多学科交叉问题,拆解得如此清晰,给出如此精准、有效、甚至可以说是四两拨千斤级别的解决方案……我印象中,绝!对!没有这样的人!”

他深吸一口气:“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上,那些鼎鼎有名的大神,他们的风格、他们的路数,我都略知一二。

没有一个人,能写出这样的东西!这不仅仅是懂技术,这简直是……是预见了所有可能的陷阱,然后提前埋好了路标!太神奇了!这根本不像我们这个时代能有的东西!”

“是啊是啊!”

“宋老都这么说,这作者真是神了!”

“到底是何方神圣啊?”

“难道真是隐世高人?”

何雨柱看着众人,只是笑了笑,深藏功与名。

……

经过两天的忙碌攻关,第一支国产高精度pH电极终于组装完成。

它连接着精密的记录仪,被安放在恒温槽中。

何雨柱拍拍手说:“进入最后48小时连续稳定性测试。只要这48小时数据平稳,精度达标,咱们这金铲子,就算真成了!”

众人闻言,紧绷的神经并未放松,反而更添了几分紧张。

这可是最后一道关卡,成败在此一举。

何雨柱环视了一圈众人,提醒道:

“几个小事,提醒大伙儿留点神。”

“这恒温槽的水循环,看着稳,但水泵一开一停,水温会有个小幅喘气。咱们的记录仪走纸速度快,这点细微波动可能会在曲线上画个小波浪。心里要有数,别到时候一看数据跳就慌神,以为是电极不稳。重点看长周期的基线漂移和响应灵敏度。”

他指了指,对顶的大灯,“头顶这几盏大灯,是热源和干扰源。虽然用了屏蔽和三线接地,但咱们这装置灵敏度太高,得防着点热辐射不均导致局部微温差,也可能引入些极低频干扰。”

眼瞅着那记录仪开始工作,何雨柱心里门儿清,这最后四十八个钟头,机器自己个儿跑就成,人杵在这儿大眼瞪小眼,纯粹是熬鹰。

他拍了拍手:“得嘞,该交代的都跟您几位念叨了。机器自个儿会转,留俩人轮班儿,瞅着点儿纸别断了、墨水儿别干了、机器别撂挑子歇菜,齐活!”

他顺手抄起搭椅子背上的衣服,一边往身上套一边说,

“天儿可不早了,都熬多少宿了?麻利儿的,该回家垫补点儿的垫补点儿,该猫一觉的猫一觉。养足了精气神儿,明儿个一早儿再来看,它不香么?”

“回家?!”孙振声指着那记录仪,

“何工!我的好何工!这节骨眼儿上,眼瞅着就要揭锅盖儿了,我们哪能抬屁股走人啊!这可是最后的四十八小时!万一……嗨,我是说万一有个风吹草动……”

“可不咋地!”王铁军也赶紧接上茬,“不在这儿盯着,心里头就跟揣了二十五只耗子——百爪挠心!回去也甭想合眼!”

沈弘毅没言语,但人已经一屁股墩儿坐在记录仪边上的板凳上了,那意思再明白不过:

守定了!

何雨柱一看这阵势,得,劝是白劝了,他乐了:“得嘞!愿意盯着就盯着。不过咱可丑话说前头,”

他指了指自个儿的肚子又指指眼睛,“人是铁饭是钢,该吃的饭一口不能落下,该眯瞪的眼也得捎带手闭一闭。”

说完,他一点儿没拖泥带水,推开门,溜溜达达就进了走廊。

……

何雨柱踩着自行车回到了熟悉的三轧钢厂。

他先拐进了项目组的实验室。推开门,只见培养箱嗡嗡低鸣,一切井然有序,进展顺利。他心下稍安,转身径直朝李副厂长的办公室走去。

敲开门,李副厂长抬头一见是他,脸上立刻堆满了笑容,赶紧放下笔:

“哟!何工!何大工程师回来了!快坐快坐!”

他起身热情地招呼何雨柱坐下,又亲自倒了杯水递过去。

何雨柱笑着接过搪瓷缸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