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喋血江山:从边陲狼烟到九五之尊 > 第142章 龙潜于渊 蓄势待发

第142章 龙潜于渊 蓄势待发(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这些改进方案被迅速应用到正在船台上建造的“靖海二号”和“靖海三号”舰体上。格物院与船厂的协作愈发默契,技术创新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推动着蒸汽战舰技术快速迭代。

而在格物院深处,一些更基础的研究也在默默进行。一位痴迷于电学的老博士,在一次用猫皮摩擦琥珀和玻璃棒的实验中,偶然发现产生的“电气”不仅能吸引轻微物体,还能让相隔一段距离的、连接到莱顿瓶的金属丝之间产生微弱的火花。他将这一现象记录下来,称之为“隔空传火”,并开始思索其原理和潜在用途,虽然这想法在旁人看来近乎荒诞,却为未来埋下了一颗神奇的种子。技术的深耕,不仅在解决眼前的应用难题,更在探索着未知的自然奥秘。

镇北城,随着《靖俄北海条约》的签订,北疆进入了以建设和经营为主的新阶段。

麴义亲自率领精干人员,顶着初冬的寒风,踏勘了北海西岸、色楞格河河口附近那片选定的高地。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水源充足,且位于几条重要游牧通道的交汇点。

“就是这里了!”麴义抓了一把冻土,目光坚定,“开春之后,立即动工!此城,就命名为‘定北城’!它将是我朝在北疆最西北的堡垒,也是未来经略北海以西的根基!”

他早已命令随军工匠绘制了详细的城池图纸,规划了城墙、衙署、军营、仓库、市集乃至庙宇的位置。大量的建筑材料——木材、石料、砖瓦,已经开始从南方和周边地区向此地集结。只待来年冰雪消融,一座新的边陲重镇就将破土动工。

与此同时,条约中规定的边市也迅速热闹起来。在指定的河滩谷地,搭起了连绵的帐篷和简易木屋。靖朝商人带来了堆积如山的茶叶、绸缎、瓷器、铁锅,而蒙古各部乃至远道而来的布里亚特人、部分俄籍毛皮商人,则带来了各种珍贵的毛皮、马匹、牛羊、药材。在靖朝官员的监督下,交易井然有序地进行。这条新兴的“茶马道”不仅带来了经济繁荣,更成为了一条连接靖朝与北部各族、传播信息、施加影响力的重要纽带。麴义甚至允许少量识文断字的吏员在市集中设立一个简易的“文书代写处”,免费为各族百姓读写家信、翻译契约,潜移默化地传播着汉文化。北疆的和平,正在从一纸条约,逐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治理与融合。

楚骁仔细阅读着来自四方的奏报:西洋探险队出发的讯息、海事总局那厚实的预算详表、格物院关于蒸汽舰改进方案的陈情、以及麴义关于定北城筹备和边市繁荣的汇报。

他的决策,一如既往地着眼于平衡与长远。

对西洋探险,他批复:“种子已播,静待其萌。所需后续支持,依程青所议预算,优先保障。”

对海事总局的预算,他朱批:“准。然需每季度奏报支用明细,户部、都察院需严格稽核,杜绝靡费。”

对格物院的改进方案,他大加鼓励:“精益求精,善莫大焉。所需物料、工匠,着工部全力配合。”

对北疆的经营,他指示麴义:“定北城乃百年大计,务求坚固实用。边市管理,须公平持正,以示天朝诚信仁德。”

他清晰地看到,帝国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历史节点。南洋的拓展需要西洋的视野,海军的强大依赖于技术的突破,边疆的安宁离不开内部的稳固与有效的治理。他就像一位高明的园丁,不仅要让树木的枝叶伸向天空,更要让它的根系深扎于沃土,还要适时修剪枝杈,才能期待未来的参天大树和累累硕果。

龙潜于渊,非是蛰伏,而是为了积蓄腾飞九天的所有力量。帝国的巨轮,在看似平静的水面下,正加足马力,向着那更加浩瀚、也更具挑战的深蓝,悄然驶去。所有的准备,所有的深耕,都在为那即将到来的、更加波澜壮阔的时代,奠定着最坚实的基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