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龙跃于渊 帝国新章(2 / 2)
当那罐漆黑的、散发着刺鼻气味的粘稠液体摆在吴昶面前时,他起初并未在意。但当他尝试用木柴引燃它时,发现它比木柴耐烧得多,火焰猛烈且带有浓烟。他立刻意识到这可能是一种新的燃料!他组织人手进行初步测试,发现这种“黑水”后来被称为石油,燃烧产生的热量远高于同等重量的煤炭,而且似乎更容易运输和储存,后来发现其易燃易爆的特性。
“若此物能大量获取,或可替代部分煤炭,用于蒸汽机?”一个大胆的念头在吴昶心中升起。他立刻将这一发现和初步测试结果密奏皇帝,并建议朝廷派人前往北疆,详细勘察这“黑水”的产地和储量。能源革命的另一扇大门,似乎被推开了一条缝隙。
北海西岸,定北城的建设以惊人的速度推进着。一个夏天过去,一座初具规模的土木结构城池已然矗立在色楞格河河口的高地上。城墙高达两丈,设有马面、角楼;城内有笔直的街道、划分整齐的营区、仓库、官署以及开始兴建的市集和庙宇。来自中原的移民和归附的蒙古部民开始在城内定居,带来了炊烟与生机。
麴义将镇北城的一部分行政功能和大量驻军迁移至此,定北城迅速取代镇北城,成为了靖朝在北疆实际上的军政中心。站在定北城头,向北可眺望浩渺的北海,向西可监视广袤的未知地域,战略位置极其重要。
而边境的茶马互市,也因定北城的建立和秩序的强化,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固定的市集建筑取代了帐篷,来自靖朝内地的商队和来自北方草原乃至更遥远地区的游牧部落、沙俄小商贩汇聚于此。交易的商品种类也大大丰富,从传统的茶、马、皮毛,扩展到粮食、布匹、铁器、药材、手工艺品乃至书籍。靖朝设立的官署不仅管理市场,征收商税,还提供简单的纠纷仲裁和文书服务。一种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的、相对和平稳定的边疆新秩序,正在逐渐形成。定北城,不仅是一座军事堡垒,更成为了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如同一个强大的泵站,将靖朝的影响力持续不断地输向北方的广袤土地。
楚骁同时收到了来自西洋、朝堂、格物院和北疆的捷报。
古里商站的建立,标志着帝国在西洋拥有了第一个支点;“镇海级”的构想,预示着海军力量即将迎来质的飞跃;“黑水”的发现,可能带来能源领域的变革;而定北城的崛起和边市的繁荣,则意味着北疆的经营进入了收获期。
他的决策,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布局:
对古里商站,他批示:“站稳脚跟,徐图发展。与当地势力结交,分化葡夷盟友。可酌情展示我朝军威,然需把握分寸。”
对“镇海级”计划,他大加赞赏,谕令王徵、吴昶、俞通海:“集中力量,攻克难关。此舰若成,海军格局将为之一新!”
对“黑水”,他极为重视,立刻下令工部选派精干官吏及格物院相关人员,组成勘探队,火速前往北疆,详查矿脉,评估开采价值。
对北疆,他嘉奖麴义筑城安边之功,并指示:“定北城既立,当思如何以此为基础,将王化播于更远之地。边市管理,须体现天朝气度,使其归心。”
龙已跃出深渊,其爪牙初露,便已显露出改变世界格局的潜力。帝国的力量,在技术、军事、外交、经济等多个维度实现了关键性突破。楚骁知道,这只是开始,更大的机遇与挑战还在前方。但他信心满怀,帝国的巨轮,装备着日益先进的动力,掌握着潜在的崭新能源,拥有着内外兼修的人才,正向着那日见清晰的、属于靖朝的黄金时代,全速前进。一个新的纪元,已然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