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喋血江山:从边陲狼烟到九五之尊 > 第154章 古里漩涡:香料、信仰与生存

第154章 古里漩涡:香料、信仰与生存(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印度西海岸的古里港,海风依旧带着暖意,却吹不散弥漫在空气中的紧张与焦虑。靖朝商站的建立与《靖葡古里条约》的签订,如同一块巨石投入这潭本就不平静的水中,激起的涟漪正演变成吞噬一切的漩涡。在这里,帝国的宏图与个人的命运,信仰的虔诚与生存的渴望,激烈地碰撞、交织。

阿米尔站在自己那间日渐冷清的“穆巴拉克香料行”门口,望着对面靖朝商号“广源隆”门前熙熙攘攘的人流,心中充满了苦涩。他曾是这条街上小有名气的胡椒商人,依靠祖传的渠道和精明的算计,养活一家老小。但如今,一切都变了。

靖朝人带来的不仅是精美的瓷器和丝绸,还有一套全新的贸易规则。他们要求胡椒颗粒饱满、色泽统一、干燥程度适中,并用一种特制的、印着汉字的厚纸袋分装。阿米尔仓库里那些品质参差不齐、按传统方式堆放的存货,在“广源隆”那标准化、如同士兵列队般的货品面前,显得杂乱而廉价。

他曾尝试按照靖朝人的要求去做,但分拣、包装都需要额外的人手和成本,他那点微薄的本钱难以承受。他也曾想过去“广源隆”进货转卖,但那边的管事周先生明确表示,他们优先与能提供大宗、稳定、标准化货源的本地大商人合作。

“他们这是在逼死我们这些小商户!”隔壁经营豆蔻的老萨米德愤愤地抱怨,他的铺子也门可罗雀。

“安拉在上,这些异教徒破坏了古老的规矩……”阿米尔喃喃道,信仰是他此刻唯一的慰藉和坚持的理由。

然而,信仰无法填饱肚子。家里的存粮日渐减少,妻子的叹息,孩子们望着“广源隆”门口那些扛着米袋出来的雇工时羡慕的眼神,都像针一样扎在他的心上。黄昏的夕阳将香料街染成一片暗金色,却照不进阿米尔冰冷的内心。他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是坚守传统和信仰,等待可能到来的破产?还是放下身段,去适应那套来自东方的、令人不安的新规则?

古里商站一角,由几间宽敞仓库改建的“传习所”内,此刻正亮着油灯。十几名年龄不一的本地少年,正跟着一位姓林的靖朝通事,一字一顿地朗读着:“人——之——初——,性——本——善——。”

这些少年,大多出身于与靖朝贸易关系密切的本地商人家庭,或者是一些渴望为家族寻找新出路的破落小贵族子弟。他们的父辈希望他们学会汉话,认识汉字,以便更好地与靖朝人做生意,或者将来能在商站或与靖朝相关的行当里谋个差事。

拉希德,阿米尔的儿子,也偷偷地坐在角落里。他天资聪颖,对那些方块的、充满美感的汉字充满了好奇。林通事讲述的那些关于孝道、仁爱、忠诚的故事,也让他觉得新奇,似乎与他从小聆听的《古兰经》教诲有某种隐隐的共鸣。在这里,他感受到了一种不同于香料街上压抑气氛的、求知的愉悦。

然而,传习所的光芒之外,是浓重的阴影。虔诚的伊斯兰教阿訇和印度教祭司,将这里视为传播“异端邪说”的巢穴。葡萄牙传教士贡萨洛更是公开抨击,称这是靖朝进行“文化侵蚀”的铁证。拉希德每次偷偷来上课,都要避开熟人的目光,承受着内心的煎熬和对父亲可能发现的恐惧。知识的诱惑与信仰的忠诚,在他年幼的心灵中激烈交战。

一天下课后,林通事单独留下拉希德,和蔼地问道:“拉希德,你学得很快。有没有想过,学好了这些,将来或许能帮你父亲的生意走出困境?”

拉希德眼睛一亮,但随即又黯淡下去。“我父亲……他可能不会同意。”

林通事笑了笑,没有强求,只是递给他一小包靖朝的饴糖:“拿回去尝尝。记住,知识本身没有过错,它能让人看清更广阔的世界。”

拉希德握着那包温润的糖果,感觉它比最上等的胡椒还要沉重。这微光,是希望,还是更深的陷阱?

古里码头,是各方势力角逐的最前线。靖朝的福船、阿拉伯的三角帆船、葡萄牙的卡拉克战舰、以及本地各种型号的商船渔船混杂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繁忙而诡异的画面。

靖朝商站的护卫和水手,在码头上巡逻,警惕地注视着葡萄牙人的动向。而葡萄牙士兵也加强了巡逻,双方人马在狭窄的栈桥和货场相遇时,眼神中都充满了毫不掩饰的敌意。虽然没有爆发大规模冲突,但小摩擦不断:争夺泊位、故意碰撞、货物“意外”落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