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末世毒妃:冷宫嫡女的逆袭之路 > 第262章 她走后,连风都学会了签名

第262章 她走后,连风都学会了签名(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北疆雪原深处,苏烬宁咳出的那点猩红血珠,未及擦拭,便被一道扑面而来的寒风卷起,精准无误地吹入一粒“笔芽花”种子的细微褶皱中,随即便一同没入冻土的缝隙。

那血珠渗入种壳的刹那,整粒种子骤然一颤,仿佛沉睡千年的心脏,搏动了一次。

一丝赤芒自褶缝中透出,旋即熄灭——那是它认主的灯。

她对此毫无察觉,只当是代价的余息。

那粒意外承载了她最后生命本源的种子,在万籁俱寂的夜半,竟于三尺冻土之下,悄然破开了坚硬的种皮。

一根细若游丝的嫩芽,不向上,反向下,如同一根神罚之刺,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笔直地刺向地底深处。

三丈之下,是一口早已废弃的古井。

井壁之上,用烬族失传的古老文字,镌刻着《耕心诀》的残篇断章。

那嫩芽触及井壁的瞬间,仿佛找到了失散已久的魂魄,骤然加速,沿着那些古老的刻痕疯狂游走。

七日后,井口边缘的冻土之上,毫无征兆地浮现出一圈纤细的赤色苔痕,那形状,宛如一只巨大的手掌,正紧紧按压着大地。

一名追逐丢失羊羔的牧民恰好路过此地,他本是匆匆一瞥,却鬼使神差地停下了脚步。

他茫然地盯着那圈苔痕,双唇无意识地开合,一段流利而古奥的农事历法,从他这个斗大字不识一个的糙汉口中,清晰地吐露出来:“霜降见星,地气归根,当掘渠三尺,引雪水封田,可保来年黑土不失三分力……”

话音一落,他猛地一个激灵,仿佛大梦初醒,茫然四顾:“我……我刚说了啥?”他挠着头,只觉得方才仿佛是替某个遗忘了很久的人,转述了一句刻在骨子里的叮嘱。

[七日后·京城]

济世阁内,一场关于“共感文”的讲习正如火如荼。

林墨站在高台之上,亲自示范如何引导民众通过触摸和感知,来理解那些源自“忆根草”的新生符号。

忽然,一名济世阁的执事脸色煞白地冲了进来,声音都在发颤:“首使!西坊忆所,第七碑……活了!”

林墨心中一凛,立刻携带着精密的药器赶赴现场。

还未靠近,一股熟悉的灼热感便扑面而来。

只见那通体光滑的第七碑,此刻碑身温度高得烫手,表面正凝结出一颗颗豆大的水珠。

每一滴水珠从碑上滚落,砸在青石板上,都会发出一声短促而清脆的鸣响。

无数的鸣响此起彼伏,竟汇聚成一段空灵而熟悉的旋律——那正是许多年前,苏烬宁在宁安殿闭关调息时,檐角那串铜铃被晚风拂动的节奏!

林墨立刻用特制的玉管收集了一滴水珠,置于琉璃镜下催动内力观察。

镜中景象让她如遭雷击!

那水珠的成分,竟含有微量的脑电共振粒子,与“忆根草”晶珠中蕴含的记忆碎片,同源同质!

更让她震惊的是,忆所共感文的传承者,哑婢阿阮,正跪坐在石碑前。

她整夜未动,双目紧闭,指尖在身前的空气中,一遍又一遍地描摹着一个无人能识的虚影。

次日清晨,第一缕阳光照在阿阮身上时,她紧闭的双眼豁然睁开,随即伸出手指,在面前一块空白的石板上,写下了一行全新的共感文。

林墨凑上前去,用心“读”着那行扭曲的符号,整个人僵在原地。

那句话是:“听,不是用耳朵。”

[同夜·南境]

边界一座新建的“聋令亭”外,蓝护卫正皱眉看着眼前奇景。

亭子外围的荒地上,竟长满了野生“笔芽花”,密密麻麻,随风摇曳。

当地村民指着那些花,敬畏地说:“将军,这些花是自己跑来的,一夜之间就全开了。”

蓝护卫心头巨震,他走近石台,只见一群七八岁的孩童正围坐一圈,将那些艳丽的花瓣碾碎,用花汁涂满手指,在光滑的石面上,歪歪扭扭地书写着刚从京城传来的新政令。

忽然,其中一名双眼蒙着白布的盲童,毫无征兆地抬起头,侧耳倾听片刻,用稚嫩却无比笃定的声音说:“阿爹,今晚会有大雨,东边山沟里的淤泥要赶紧清开,不然水会漫上来。”

周围的大人纷纷失笑,这晴空万里的,哪来的雨。

直至子时,夜空骤然乌云密布,雷声滚滚,瓢泼大雨倾盆而下。

村民们手忙脚乱地去清淤时,才发现那盲童所说的东沟,正是最易堵塞之处。

蓝护卫趁乱来到那片花海,他抓起一把泥土,内力微探,脸色瞬间凝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