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 > 第404章 中原底定,万民归心

第404章 中原底定,万民归心(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庞统却摇了摇羽扇,小眼睛里闪着光:“不然。汉室虽衰,四百年余威犹在,尤其在士林与民间,仍有相当影响。如何处置汉帝,关乎天下士人之观感,亦是做给西蜀刘备看的一步棋。处理得好,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高顺看向一直沉默的徐庶:“元直,主公可有明示?”

徐庶点了点头,从怀中取出一封密信:“主公有言:‘汉室气数已尽,不可逆天强行续命。然陛下乃天下共认之君,不可轻慢。当以礼相待,保全其宗庙祭祀,给予尊荣,使其安然过渡。天命所归,不在虚名,而在实政民心。’”

众人闻言,皆若有所思。

庞统抚掌笑道:“主公英明!如此,既全了君臣之义(在天下人看来),又昭示了我竟陵不慕虚名、务实进取之本色。比之曹孟之‘挟’,更显堂堂正正,气度恢弘。”

计议已定,当日午后,徐庶与庞统便以竟陵军代表、林凡麾下谋士的身份,备下礼仪,前往皇宫觐见。

皇宫内,一片死寂。宫女宦官个个面如土色,汉帝刘协独自坐在空旷的大殿龙椅上,身着朝服,脸色苍白,眼神空洞,等待着未知的命运。当他看到徐庶、庞统一行人依臣子礼觐见,并未携带兵刃,语气也颇为恭敬时,紧绷的心弦稍稍放松了些。

徐庶依礼陈述了曹操败亡、竟陵军平定许都之事,随后宣读了林凡的“奏表”(名义上),其中痛陈曹操罪状,表明竟陵军乃为“清君侧、安社稷”而来,并郑重承诺:“陛下乃天下之主,臣等必恪守臣节,卫护陛下安全。待局势稳定,当请陛下移驾洛阳旧都(或竟陵新都),奉养颐和,汉室宗庙,永享祭祀。”

这番话,给了刘协一个极其体面的台阶。他深知所谓“移驾”、“奉养”意味着什么,但相比于曹氏的严密监控与随时可能降临的杀身之祸,林凡给出的条件,已是难得的善终。他木然地接受了“现实”,甚至在徐庶的“建议”下,当场颁下“诏书”,褒奖林凡“擎天保驾”之功,正式承认竟陵军接管许都及中原各地的合法性。

这一步,在法理和道义上,完成了从汉魏到竟陵时代的平稳过渡。消息传出,那些原本还试图以“忠君”为名做些文章的遗老遗少和刘备势力,顿时失去了最重要的借口。

**民心所向,根基始固**

《安民告示》的效果立竿见影。

当一袋袋粮食从曹魏的官仓中被搬出,在竟陵士兵的维持下,有序地分发给面黄肌瘦的百姓时;当宣布免税的榜文被识字的人大声念出,引发阵阵不敢置信的欢呼时;当有人因被克扣工钱或被豪强欺压而尝试着向“讼告箱”投书,竟真的得到处理,欺压者被惩办时;当竟陵军的医疗队不顾污秽,救治那些无人理会的伤兵和贫民时……许都百姓眼中的恐惧和怀疑,开始迅速消融,转变为一种前所未有的希望与感激。

“这……这竟陵军,当真不一样啊!”

“听说他们那边,农夫都有新式犁具,工匠能在亮堂的工坊里干活,娃娃还能上官学……”

“林丞相……是真心为咱们百姓着想啊!”

“比起曹魏没完没了的加税征兵,这简直是天上地下!”

口碑在底层民众中迅速发酵。相比之下,曹魏后期的统治显得愈发不得人心。竟陵的“仁政”并非空口白话,而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很快,开始有青壮主动报名参与城池修复工作,有匠人毛遂自荐希望能为竟陵效力,甚至有一些藏匿起来的曹军低级军官和士卒,在确认了赦免令的真实性后,主动走出来向竟陵军投降。

与此同时,高顺、魏延等人则全力整军,派兵接收许都周边尚未归附的城池。在许都陷落、曹操身死、汉帝“诏书”以及竟陵军强大武力的多重压力下,颍川郡、陈郡、汝南郡大部……整个中原核心区的曹魏势力,如同雪崩般土崩瓦解,纷纷易帜归降。少数死忠分子或逃往北面投奔曹丕,或据守孤城,但在竟陵军兵锋所指之下,也已掀不起任何风浪。

短短十余日,以许都为中心,广袤的中原大地,已然彻底易主,完成了从混乱到初步安定的惊人转变。

站在修复了一段的女墙上,高顺眺望着逐渐恢复生机的许都城,以及城外一望无际、已然属于竟陵的沃野,沉静的目光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波澜。

庞统在他身旁,轻声道:“军事征服易,收服人心难。然主公以科技富国强兵,以仁政收揽民心,双管齐下,这中原根基,已然稳固。接下来,便是剑指西蜀、东吴,完成这天下归一的大业了。”

高顺缓缓点头。

中原底定,万民归心。

一个崭新的时代巨轮,正碾压着旧时代的废墟,轰然向前,无可阻挡。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