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 > 第407章 江东末日,纳土归降

第407章 江东末日,纳土归降(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水陆并进,兵临城下!竟陵军以泰山压顶之势,向江东展示了无可匹敌的绝对力量。

建业城门,缓缓开启。

与刘备出降时的悲壮苍凉不同,孙权的投降仪式,更多了几分江南的精致与彻底的臣服。

以孙权为首,东吴文武百官,皆身着素服,免冠徒跣(摘掉帽子,光着脚),神情麻木地步行而出。孙权本人,更是按照古代国君投降最屈辱的仪式——“衔璧舆榇”,口中衔着象征王权的玉璧,身后跟着一辆载着空棺材的马车(表示自请死罪),以示彻底的放弃抵抗和听凭发落。

他双手高举,捧着吴王的印绶、册宝以及江东六郡的户籍图册。在他身后,张昭、鲁肃、周泰、凌统、陆逊等所有核心臣僚,依次捧着各自的印信官服,垂首跟随。

队伍沉默地行至江边预设的受降台前。

孙权停下脚步,看着对面军容鼎盛、与江东军队截然不同的竟陵雄师,看着那江面上如同移动堡垒般的舰队,最后一丝侥幸也彻底消散。他缓缓跪倒在地,将手中的印绶高高举起,以头触地,用带着浓重吴语口音、却清晰可闻的声音颤声道:

“罪臣……孙权……不识天命,抗拒王师……今率江东文武,献土归降……惟愿丞相……怜我江东百姓……恕臣……万死之罪……”

在他身后,黑压压的东吴臣工,齐刷刷跪倒一片,无声地叩拜。

高顺、甘宁、魏延、庞统等竟陵核心人物,立于受降台上。高顺依旧是那副万年不变的沉稳模样,他上前一步,并未去看那印绶,而是沉声宣读了林凡的命令:

“吴侯孙权,虽割据东南,然保境安民,亦有微功。今既幡然悔悟,纳土来归,顺应天意,其罪可恕。着即革去王号,保留吴侯爵位,迁居竟陵,赐宅安置,颐养天年。孙氏宗庙,准予祭祀。东吴文武百官,凡愿归顺者,一体量才录用,绝不追究前责!江东之地,即刻起,推行竟陵新政,废除苛捐,与民更始!”

这道命令,与处置刘备时如出一辙,宽厚而务实,既彰显了胜利者的绝对权威,也给予了失败者最基本的体面和出路。

听到自己性命得保,宗庙得存,甚至还能保留爵位,孙权紧绷的身体终于一软,几乎瘫倒在地,被旁边的侍从勉强扶住。他伏在地上,声音哽咽:“罪臣……叩谢丞相……不杀之恩……”

接下来的接收过程,更加顺畅。竟陵水陆大军,纪律严明地开入建业,接管城防、府库。没有骚乱,没有抵抗,这座江东的核心城池,以一种近乎平静的方式,更换了旗帜。

**天下一统,新朝基石**

随着孙权的投降和建业的和平接收,江东六郡传檄而定,零星抵抗在竟陵军的绝对实力面前,迅速被扑灭。至此,自黄巾之乱以来,纷扰战乱数十年的华夏大地,重归一统!

林凡,这个起步于竟陵一隅,凭借超越时代的格物之学与全新的政治理念,一步步崛起于微末的势力,终于扫平群雄,成为了这片古老土地的实际主宰者。

消息传出,天下震动,旋即归于一种复杂的平静。旧时代的势力烟消云散,所有的目光,都投向了那个位于竟陵,即将引领新时代方向的权力中心。

对于江东的处置,林凡延续了之前的策略。孙权及其家眷被“礼送”至竟陵,给予优渥的生活条件,实则监控。张昭、鲁肃等老臣,大多选择归隐,林凡厚赐之。而如陆逊、顾雍、诸葛瑾等较年轻或更具实干才能的官员,则经过考察后,被吸纳进入竟陵的行政体系,其中陆逊更因其出色的才能被委以重任,参与新朝律法与地方治理的筹划。

江东之地,迅速推行竟陵新政。减免赋税、清丈土地、兴修水利、推广占城稻等新作物、建立官学、引入工坊技术……一系列措施,迅速赢得了在孙氏后期同样承受着赋税压力的江东民心。尤其是沿海的贸易潜力,与竟陵大力发展海贸的国策不谋而合,交州海港的经验被迅速复制到江东沿海,预示着未来的繁荣。

站在建业的城头,更名为金陵,高顺、甘宁、魏延、庞统等功勋卓着的将领谋士齐聚,眺望着滚滚东流的长江。

“天下……终于平定了。”魏延长长舒了一口气,即便是他这样的好战分子,此刻也感到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一丝疲惫。

庞统摇着羽扇,微笑道:“平定天下易,治理天下难。主公之路,方才开始。这格物之世,这新政之基,能否真正取代延续千年的旧法,开创万世太平,犹未可知。”

高顺目光沉静,望着北方:“我们的任务已完成。接下来,是文官们的事情了。”他顿了顿,补充道,“也是主公,思考如何构建这前所未有之新朝的时候了。”

甘宁则咧嘴一笑,指着长江出海口的方向:“陆上是平定了,可这大海之外,还广阔得很呢!老子……不,末将的战舰,可还没跑够!”

众人皆笑,笑声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昂扬斗志。

江东末日,纳土归降。

一个旧的时代,随着孙权衔璧舆榇,彻底落幕。

而一个以科技、法治、民生为基石的全新时代,正从这统一的废墟之上,冉冉升起,即将揭开它波澜壮阔的首页。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