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开局被撵之傻柱觉醒 > 第167章 深流

第167章 深流(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诸位,”何晓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我们过去讨论碳中和,像是在为未来买一份‘保险’。但现在,洪水已经漫到了家门口。我们不是在为未来投资,而是在为当下‘抢险’。”

他顺势强力推动了“气候韧性供应链”计划的加速落地,要求不惜代价,在三年内,将核心食材的产地多元化指数提升50%,并建立战略储备机制。

就在何晓全力应对外部“深流”冲击之际,一场源自家族内部的小型“地震”,再次提醒他传承之路的复杂与微妙。

何晓的妹妹何芳,一直负责集团相对非核心的、但极具文化价值的“何记茶文化”子品牌。她是一位出色的文化使者,但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数字化运营兴趣寥寥。随着集团资源向“碳中和”和“数字化”两大战略倾斜,何芳感到她所珍视的、需要慢工出细活的茶文化业务日益被边缘化,与程家明主导的、追求效率和增长的主流战略格格不入。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她向哥哥委婉吐露了倦意,暗示有友人邀请她共同经营一个独立的精品茶舍。

何晓听出了妹妹话语中的失落与去意。这不仅仅是家族成员的去留问题,更关乎“何记”多元价值的平衡。如果“何记”只剩下冰冷的效率和宏大的战略,而失去了这些承载着温度与文化的“慢业务”,那还是完整的“何记”吗?

这一次,何晓没有用大家长的权威挽留,也没有用商业逻辑说教。 他单独约何芳进行了一次长谈。他没有谈论财报和KPI,而是回忆了小时候父亲带他们兄妹俩辨识茶叶、学习茶道的情景,讲述了“何记”初创时,一壶好茶如何维系了最早一批忠实客情的故事。

“阿芳,”何晓诚恳地说,“‘何记’这口大锅,不能只煮快熟的米饭,也得有时辰煲的老火汤。你的茶,就是咱们的‘老火汤’,是底色,是底蕴。集团要跑得快,但不能跑丢了魂。你的工作,不是边缘,是根基。”

他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将“何记茶文化”升级为独立的“文化传承事业部”,由何芳全权负责,给予更大的自主权和预算,其考核不再单纯看营收增长,而是侧重文化影响力、品牌美誉度和技艺传承。同时,邀请她进入集团新成立的“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确保文化建设在顶层设计中有其一席之地。

何芳被兄长的理解与用心打动,最终选择留下。这次小小的家庭风波,让何晓更加坚定了“灯塔”计划中关于“文化多样性”和“价值多元化”评估体系的重要性。一个健康的生命体组织,必须能包容不同的生长节奏和价值取向。

深夜,何晓的书房。

他再次打开那个存有家族记忆的U盘,目光停留在父亲何雨柱早年记录的一页笔记上,那是关于如何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利用边角料制作出美味小菜的诀窍。笔记旁,父亲用毛笔小楷写着一行字:“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简单的六个字,此刻在何晓眼中,却蕴含着应对当前所有复杂局面的无上智慧。无论是技术颠覆、地缘风险,还是气候危机,其本质都是“穷”(困境),逼迫着你必须“变”(创新、转型),才能“通”(找到出路),最终实现“久”(永续发展)。

他合上电脑,走到窗前。香港的夜空被霓虹灯染成暧昧的紫色,看不到星光。但他知道,星辰始终在那里。如同“何记”的未来,隐匿在深不可测的“深流”之下,充满了未知与挑战。他能做的,就是守护好父亲传下的这盏“灯”——那是对规律的敬畏,对价值的坚守,以及“穷则变”的生存智慧。然后用这灯光,尽可能照亮前方曲折的航道,为后继者指引方向。

深流汹涌,灯塔长明。 何晓知道,真正的航程,才刚刚进入最考验舵手心性与智慧的水域。而“何记”这部史诗,最惊心动魄的章节,或许正要翻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