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开局被撵之傻柱觉醒 > 第168章 守望者

第168章 守望者(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他提出的问题,引发了激烈的思想碰撞。最终,计划被修正为“价值下沉”,而非“价格下沉”:核心是将其经过验证的食品安全标准和经典配方,以更高效的供应链和更集约的包装,惠及更广阔的市场,但绝不以降低品质为代价,并同步配套社区厨艺课堂等增值服务。虽然短期增速可能放缓,但保住了品牌的“价值锚点”。

这次“茶话会”决策,成为了“何记”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它象征着企业的决策逻辑,从单纯的商业计算,回归到价值引领的深层思考。程家明事后感慨:“何董的守望,守的是我们容易在奔跑中忘记的初心。”

就在“何记”内部逐渐适应新的权力格局和决策节奏时,外部的世界,正以更快的速度,裂变出新的轨道。

何昊从硅谷传来的消息,一次比一次更具颠覆性。他所在的基金投资了一家公司,宣称在“感官数字化”和“精准营养”领域取得突破,试图打造完全个性化的“营养胶囊”,替代传统餐饮。何昊在邮件中写道:“爸,这里的逻辑是极致效率和功能化。当吃饭变成补充精准营养素,餐厅、厨师、甚至‘味道’的意义都会被重构。这已经不是竞争,是范式革命。”

几乎同时,一股强大的“逆全球化”浪潮裹挟着地缘政治的压力,使得“何记”在一些关键市场的运营环境急剧复杂化,技术合作、数据流动、甚至人员往来都面临新的壁垒。

面对这两股足以颠覆行业基础的“洪荒之力”,何晓保持了惊人的冷静。 他没有恐慌,也没有轻易否定。他再次发挥了“守望者”的核心价值——连接与翻译。

他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他促成了何昊与程家明团队的一次非正式视频对话。让代表最前沿科技的何昊,向代表“何记”现实运营的程家明们,直观展示硅谷的疯狂想法;也让程家明向何昊阐述传统餐饮业面临的真实困境与坚守的价值。

对话充满了火药味,也充满了启发性。何昊的天马行空,让程家明们看到了效率的极致和危机的迫切;程家明对供应链、人情味、文化传承的坚持,也让何昊意识到技术落地必须考虑的复杂社会维度。

何晓在对话的最后总结道:“昊儿看到的是未来的‘可能性’,家明守住的是当下的‘必要性’。‘何记’的未来,恐怕既不是全盘接受硅谷的胶囊,也不是固守传统的灶台。也许是在这两极之间,找到一条新的路——比如,用昊儿说的技术,让家明守着的这份‘锅气’和‘人情味’,能更精准、更个性、也更可持续地传递给需要它的人。这需要你们这代人,一起去闯,一起去定义。”

这次对话,未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方案,却像一次成功的“神经嫁接”,在“何记”看似稳固的躯体里,注入了来自未来的强烈刺激和危机感,也埋下了跨界融合的种子。 程家明开始要求技术团队深入研究个性化营养与中式餐饮结合的可能性;何昊也开始思考,其投资的技术如何能赋能而非颠覆传统的饮食文化。

夜色中的传承院,万籁俱寂。 何晓独自坐在院中,榕树的影子婆娑。他收到了何昊发来的一条简短信息:“爸,今天的会,很有意思。我觉得,家里这口锅,可能比我想象的要深得多。”

何晓回复了一个微笑的表情,没有再多言。

他抬头望向星空。宇宙深邃,未来莫测。但他知道,“何记”已经驶入了这片未知的海域。他的使命,就是在岸边的这座灯塔里,尽可能地将灯光调得亮一些,照得远一些,提醒航船暗礁的方向,也昭示着可能存在的新大陆。

守望者的长夜,孤独而重要。 潮汐在看不见的深处涌动,新的航程,正在寂静中酝酿。何晓守着的,不只是一家企业的现在,更是一个关于传承与创新、坚守与包容的永恒命题的答案探索。这部史诗,正以其最深刻的方式,悄然展开新的篇章。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