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开局被撵之傻柱觉醒 > 第169章 深流静渡

第169章 深流静渡(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 共识机制管理:重要决策不再依赖层级审批,而是通过“建议流程”和“群体共识”形成。试点初期混乱低效,但坚持数月后,团队的创造力、责任感和响应速度显着提升。

3. 实施“人才共生”计划:打破“雇佣”关系,构建“联盟”生态

何晓推动人力资源体系进行深度改革。

? 项目制合作:大量核心业务之外的非标准化、创新性工作,以项目形式向内部员工和外部专家同时开放,竞标合作,按结果付费。

? 内部创业扶持:设立“何记创投基金”,任何员工有成熟想法均可提交商业计划书,通过评审后可获得种子资金和资源支持,成立独立工作室,集团占股。

? 终身学习账户:为每位员工设立专属学习基金,可用于学习任何与未来能力相关的课程,甚至包括哲学、艺术等“无用之学”,旨在培养“完整的人”。

这场“静渡”,没有锣鼓喧天的动员,没有立竿见影的业绩,甚至在短期内因改革阵痛影响了部分效率。 质疑声不可避免。一位跟随何晓多年的老臣在私下感叹:“何董是不是太理想化了?企业毕竟不是乌托邦。”

转机,在一次意外的“黑天鹅”事件中悄然显现。

一场突如其来的区域性疫情,导致试点“网状组织”的海外公司总部被隔离,传统管理模式下的业务几近瘫痪。然而,那个实行“任务部落”制的健康食品品牌,却凭借其高度自治和敏捷反应,迅速切换到远程协作模式,不仅业务未受大的影响,还快速开发出针对隔离需求的“安心宅家餐”系列,逆势增长,其应对案例被集团全球推广。

此事虽小,却如同一道闪电,照亮了“深流静渡”的方向。 它证明了,面对高度不确定的未来,韧性、敏捷和创新能力,比规模和效率更重要。程家明在事后总结中写道:“这次考验让我们看到,何董推动的‘体质革命’,不是在削弱主航道的实力,而是在为我们锻造应对未来风暴的‘救生艇’和‘新引擎’。”

更大的共鸣,来自意想不到的地方。

何昊在越洋电话中,难得地没有谈论技术,而是提到了他阅读“何记”内部《意义重塑》讨论稿的感受:“爸,我以前觉得家里生意‘重’,现在觉得,你们在思考的问题,比我们这里很多只谈估值的初创公司,要‘重’得多,也深得多。也许,‘何记’最大的资产,不是那些门店和配方,是这种应对变化的‘深沉’。”

儿子的这番话,让何晓良久无言。他走到院中那棵大榕树下,仰头望去,只见虬枝盘曲,气根垂落,独木成林,历经风雨而愈发苍劲。它的生命力,不来自某一根特别粗壮的枝干,而源于其深扎大地的根系和不断萌发新气根、拥抱变化的能力。

“深流静渡”,渡的不仅是眼前的危机,更是通往未来的基因。 何晓知道,这场静默的革命,或许需要十年、二十年才能看到真正的成效。他可能永远看不到彼岸的风景。

但,那又何妨?

守望者的意义,本就在于点亮灯塔,而非抵达终点。

夜色渐深,维多利亚港的灯火依旧璀璨,却也多了几分深邃。何晓转身,缓步走回书房。桌上是“未来办公室”送来的一份新的“微弱信号”简报,标题是《量子计算在分子级味觉模拟中的早期探索》。

他微微一笑,泡上一壶新茶。

深流无尽,静渡有时。而“何记”的故事,正随着这沉默而坚定的航行,驶入一片更为浩瀚、也更为壮丽的星辰大海。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