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01章 畏兀儿擎天柱丹心—廉孟子传奇(1 / 2)
廉希宪生平年表
1231年6月26日 出生于燕京 畏兀儿族,其父布鲁海牙任燕南诸路廉访使,故以为姓。
1249年 入侍忽必烈藩邸 因精通儒学,手不释卷《孟子》,被忽必烈称为廉孟子。
1252年 随忽必烈远征大理 开始其军事生涯。
1254年 任京兆宣抚使 治理关中,摧强扶弱,释放被奴役儒士,并首请用许衡提举学校,教育人才。
1259年 随忽必烈攻宋鄂州 请求释放军中俘获的士人,使五百余儒士获释。
1260年 力劝忽必烈北归即位 元宪宗蒙哥去世后,劝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并成功说服东道诸王塔察儿支持。
1260年 任京兆、四川宣抚使 平定刘太平、霍鲁海叛乱,并部署兵力讨伐支持阿里不哥的浑都海,稳定关陇。
1262年 进拜中书平章政事 在中央任职,振举纲纪,汰黜浮滥。
至元年间 奏立御史台与按察司 与权臣阿合马辩论,强调台察制度对于监察奸邪、考察民情的重要性。
1270年 被罢相 因事触怒忽必烈,后因病暂离中枢。
1274年 起复为北京行省平章政事 再次被忽必烈起用。
1275年 行省荆南,抚治江陵 禁剽掠、录宋官、发仓赈饥、兴办学校,深得民心,离任时民众画像建祠纪念。
1280年12月12日 病逝于上都 临终前告诫诸子多读书,以承父志。追封魏国公,谥号,后加赠恒阳王。
第一回 廉孟子出世佐英主 忽必烈慧眼识奇才
却说蒙古太宗皇帝窝阔台在位年间,燕京城虽经战火,却已渐渐恢复生机。城内东南隅有一处不起眼的宅院,门前悬着二字。往来行人皆知,这是燕南诸路廉访使布鲁海牙的府邸。
这廉家本是西域高昌的畏兀儿人,祖上早在成吉思汗西征时便率部归附。布鲁海牙随军征战多年,因功被授予此职。按照蒙古旧制,官员多以名为称,但布鲁海牙仰慕汉家文化,便以官职称谓为姓,开畏兀儿人取汉姓之先河。
太宗三年(1231年)五月,燕京城的石榴花开得正盛。二十五日这天深夜,廉府内灯火通明。布鲁海牙在院中踱步,不时望向内室。他虽是在马背上长大的武将,此刻却难掩焦虑。
老爷!产婆喜滋滋地掀帘而出,夫人生了位公子!母子平安!
布鲁海牙大步走进内室,只见新生儿哭声洪亮,眉眼间竟似带着几分英气。他轻轻抚摸婴儿的面颊,对虚弱的妻子说:这孩子生在汉地,当习汉学。就叫他希宪,字善甫吧。
小希宪的成长果然不凡。三岁识字,五岁能诵,到了七岁开蒙的年纪,已经将《千字文》《孝经》读得烂熟。最令布鲁海牙惊讶的是,这孩子不仅聪慧过人,身材也比同龄人魁梧许多,在书斋中坐得住,在演武场也耍得开。
老爷您看,一日,管家对布鲁海牙说,少爷今日在书房临帖半日,午后又在后院习射,这般文武兼修,真乃奇才。
布鲁海牙抚须微笑:我畏兀儿人能在汉地立足,既要保持骑射本色,也要通晓经史子集。希宪如此,我心甚慰。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定宗海迷失称制的第二年(1249年)。十九岁的廉希宪已是身高八尺的俊朗青年,既能与文人墨客吟诗作对,也能与军中将士较技比武。这年春天,布鲁海牙接到诏令:命其子希宪北上入侍忽必烈王爷的藩邸。
希宪,临行前夜,布鲁海牙将儿子叫到书房,此番北上,你要记住三件事:其一,忽必烈王爷与其他宗王不同,素有招贤纳士之名;其二,我廉家既以儒术传家,你当时刻不忘圣贤教诲;其三...
老父亲顿了顿,语重心长地说:如今大汗年老,诸王各怀心思。你侍奉王爷,既要尽忠,也要明哲。
廉希宪跪拜受教:孩儿谨记父亲教诲。
北上之路,穿越茫茫草原。廉希宪第一次见识到蒙古帝国的辽阔疆域。当他抵达忽必烈在金莲川的藩府时,更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这里既有蒙古包帐,也有汉式殿宇;往来之人,有蒙古贵戚、汉人谋士,还有西域商贾、吐蕃僧侣。